三伏贴、三九帖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以辛温祛寒药物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三伏贴和三九帖属于“冬病冬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相应”与“治未病”的思想。其中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凡事要顺应自然规律,要让机体更加适应四季的变化;其二,凡事要未雨绸缪,未病先防。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祛除冬病根因,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使一些冬季易发的宿疾得以恢复。
三伏的一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和三九的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是六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三九贴’是对‘三伏贴’的巩固和补充。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两者配合疗效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1.适应病症: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胃痛,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皆可贴敷。
2.贴敷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
(1)三伏贴一般用于每年农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中下旬,三九帖用于十二月中旬到一月中下旬。小儿每次0.5-2小时,成人2-8小时,3年为一个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2)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
(3)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4)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5)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敷贴。
(6)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7)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
(8)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不宜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