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指南 > 健康指南
健康指南

母乳喂养

添加时间:2014-08-26 15:47:07  浏览次数: 次  :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西方国家过去由于都市化的缘故,母亲在生产完后不久就回到工作岗位,使婴儿缺乏母乳的喂哺。有研究显示,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展更为健康。因此,西方国家的妇女在近十年来开始重新回归母乳喂养。

一、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营养品:它含有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矿物质(无机盐类)及各种维生素以供养生长发育中的婴儿。请不要为自己的乳汁是蓝色、像水一样而感到泄气,或担心乳汁可能不够好,实际上,你的乳汁是富含婴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宝宝营养成分的。
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大量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强婴儿抵抗疾病的能力。母乳喂养的孩子一般来说抗病能力强,很少得病,这是其他任何替代乳品都无法实现的。
母乳含有促进大脑迅速发育的优质蛋白、必需的脂肪酸和乳酸,另外,在脑组织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牛磺酸的含量也较高,因此,母乳是婴儿大脑快速发展的物质保证。
二、正确喂养方法
母乳喂养时间
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头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早喂奶能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姿势[1]
1、侧躺(足球)抱法:让宝宝在您身体一侧,用前臂支撑他的背,让颈和头枕在您的手上。如果您刚刚从剖宫产手术中恢复,那么这样是一个很合适的姿势,因为这样对伤口的压力很小。
2、侧卧抱法:您可以在床上侧卧,让宝宝的脸朝向您,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上,使他的嘴和您的乳头保持水平。用枕头支撑住后背。
3、摇篮抱法:用您手臂的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使他的腹部紧贴住您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支撑着您的乳房。因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将它托出来哺乳的效果会更好。
4、橄榄球抱姿:橄榄球抱姿适用于那些吃奶有困难的BB,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妈妈观察孩子,在孩子吃奶的时候可以调整BB的位置。步骤为让BB躺在一张较宽的椅子或者沙发上,将他置于你的手臂下,头部靠近你的胸部,用你的手指支撑着他的头部和肩膀。然后在孩子头部下面垫上一个枕头,让他的嘴能接触到你的乳头。
步骤
1:碰碰宝宝嘴唇,让嘴张开。
2:嘴张开后,将宝宝抱在胸前使嘴放在乳头和乳晕上,宝宝的腹部正对自己的腹部。
3:如果宝宝吃奶位置正确,其鼻子和面颊应该接触乳房。
4:待宝宝开始用力吮吸后,应将宝宝的小嘴轻轻往外拉约5mm,目的是将乳腺管拉直,有利于顺利哺乳。
次数
新生儿出生后就应开始哺乳,并实行按需要不定时喂哺。婴儿出生后的4-8天最需频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夜间喂奶
产后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瞌睡。夜间遇到孩子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孩子的嘴里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即便是乳房压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
三、母乳结束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等都要求纯母乳应喂至六个月,母乳喂养应至少十二个月、最好到两岁。因为调查表明,母乳喂得时间越长,宝宝日后患癌症、脑膜炎、骨质疏松、糖尿病和哮喘等疾病的几率越低。[2]
四、母乳喂养有最大的优势
母乳喂养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的一些特点是任何奶粉都无法代替的:
1、母乳中含有较其他乳制品含量更多的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乳糖。
2、只需乳母自己营养充足,母乳中就含有足量的维他命。
3、母乳中有乳铁蛋白,它能组织那些需铁的有害细菌的生长。
4、母乳喂养有益于母亲间肯。母乳喂养不仅能促使产后子宫复旧,还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卵巢癌的发生。
5、母乳中含的铁有50%能被婴儿所吸收,是各种食物中吸收最好的。因而母乳含铁量虽不多,却已够婴儿需要。
6、母乳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即便在炎热的夏季里,只需母乳多,母亲就能满足婴儿在生理需要。
7、母乳中钙、磷比例合适,容易被吸收。

五、母乳喂养多长时间合适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头6个月应该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之后也要继续坚持母乳喂养。虽然这个建议并非对每个人都实用或能够实现,但研究人员肯定地指出,如果你能至少在宝宝头13周(不管你在那之后是否继续)进行纯母乳喂养,不加任何辅食或配方奶,将有助于防止宝宝在一岁以内患肠胃炎和胸部感染。
大多数西方女性通常都努力给宝宝喂母乳至少3~12个月,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喂到2岁或更长时间都很正常。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重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每年5月20日是中国的母乳喂养日。
回顶部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新闻中心  |  特色专科  |  科室介绍  |  专家介绍  |  就医指南  |  健康指南  |  护理天地  |  公告公示  |  党团工作  |  联系我们